好书·书评丨攀登,不仅仅因为山就在那里

时间:2022-11-18 23:51:53 | 浏览:20

《你好,珠穆朗玛 》刘虎 著少年儿童出版社Because it’s there“因为山就在那里”,一个世纪前,英国人乔治·马洛里替所有登山者说出了一句响亮的话,这也是人类渴望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豪言壮语。作家刘虎的作品《你好,珠穆朗玛》,用几

《你好,珠穆朗玛 》

刘虎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一个世纪前,英国人乔治·马洛里替所有登山者说出了一句响亮的话,这也是人类渴望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豪言壮语。作家刘虎的作品《你好,珠穆朗玛》,用几个相互交织的动人故事告诉我们:攀登,不仅仅因为山就在那里。

所有的攀登都朝向内心

——读《你好,珠穆朗玛》有感

文|王少勇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我在珠峰大本营收到了刘虎的短信,他发来了祝贺,并且告诉我:他恰巧刚刚收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寄来的《你好,珠穆朗玛》的样书。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巧合”。

2020年是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5周年,珠峰是这对友好邻邦友谊的象征,两国共同宣布珠峰新“身高”为8848.86米。今年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攀登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奋勇前行。书写了《风雪那年》悲悯和大爱的刘虎,在《飞越喜马拉雅》之后,今年用一部力作向珠穆朗玛问好,这种文学建筑的架构本身就具有艺术的韵律和美感。

我作为随队记者,有幸亲历了今年珠峰高程测量全过程,对珠穆朗玛感到熟悉而亲切。读完《你好,珠穆朗玛》,我有些惊讶。一个从未到过珠峰的作家,对珠峰地区天气、景观等自然环境的描写,竟和我的亲身经历那么契合。他的文字仿佛让我再次回到那高寒缺氧的环境,那乱石堆积的山路,看到那晶莹的冰川、雄壮的雪峰。书中对攀登过程以及攀登者心理的细微描写,也与测量登山队员向我讲述的一些细节惊人相似。我想,这些不仅来自一个优秀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写作功力,更来自他的诚意——在动笔之前,他一定做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准备工作,就如同攀登前的准备一样。仿佛这次创作,他是在攀登自己的珠穆朗玛。

在《你好,珠穆朗玛》中,世界之巅对不同的攀登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戴维德和杰姆来说,它是人生的梦想,是为了超越自我,虽历经挫折却一定要实现的目标。对明玛和特丽丝来说,它绝不是冷冰冰的山峰,而仿佛有着呼吸和心跳,它已经与某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承载着人生最重要的情感。现实中也是如此。在珠峰北坡大本营,有一片登山遇难者墓地,20几座衣冠冢错落排列。他们来自这星球不同的地方,都将生命付与了梦想。其中有一对外国双胞胎的墓。每年登山季,他们的父母都会来到这里,面对雪山思念自己的孩子,年迈的父亲甚至还沿着兄弟俩攀登的路线到了7028米。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过这一生?

作为“生命传奇”系列中的一部长篇小说,《你好,珠穆朗玛》和读者一起思考。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性或本质,人需要通过选择,来为自己下定义。人的自由在于此,人的可能性也在于此。选择,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塑造自己,超越自己,完成自己的生命。

可我们应当如何做出选择呢?书中,高峰在面临危险时,选择将生的希望留给明玛,他的遇难可以看作是生命的传递。戴维德为了登顶珠峰,多次失败、截肢,依然选择再次尝试,终于成功后,他却因体力不支而永远留在山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敢,他的遇难可以看作是生命的完成。明玛选择“阿尔卑斯式”攀登,是为了致敬自己的前辈和恩人,解开心结,他也在攀登的过程中找到了今后人生的方向。指引他们做出选择的,肯定不是世俗的价值标准,不是成规或者其他人的意见,甚至也不是伦理学所说的“道德准则”。那指引一定来自内心深处,我们难以命名它,姑且称之为心中的珠穆朗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中的珠穆朗玛——来自内心的召唤,愿意付出一切向之前行的方向。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听见了这召唤,看见了这方向。尽管他们的命运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性格,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真诚、善良和勇敢。因此,《你好,珠穆朗玛》虽然以冰雪严寒为背景,却呈现出治愈人心的暖色调,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壮丽的生命图景。

当我在珠峰脚下凝望璀璨的星空时,感到无比震惊。宇宙走出了书本,离开了理念,直接出现在我面前。在那一刻,我一直思索的“生命的意义”仿佛有了答案。宇宙赋予了我们生命,而我们,具有生命的人类,赋予了宇宙意义。如果我们不去思索意义,意义在何处呢?刘虎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特丽丝站在地球之巅感悟:

“除了自己的内心,你无需面对别的”,“孕育一个生命的难度,其实远远超过了孕育一颗星辰。”

我们的生命如此渺小,又如此不可思议。万物都在生灭变化,生命也是如此。我们在时间的河流中,什么也无法留住,看似虚无和荒谬。但正如加缪所说:我们应当在注定失败的战役中,向自己的尊严致敬。《你好,珠穆朗玛》告诉我们,每个人能够企及的高度虽然有限,且各不相同,但只要做好自己,就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第一,成为自己的珠穆朗玛。

所有的攀登都朝向内心。你心中的珠穆朗玛在哪里?

本文作者为《中国自然资源报》首席记者,2020珠峰高程测量前方记者队队长。本文刊发于《出版人》杂志2021年第一期。

资料:少年儿童出版社

编辑:徐诺

相关资讯

攀登

人民网-人民日报10月15日,登山爱好者在洛堆峰进行训练。10月16日,登山爱好者正在冲顶洛堆峰。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境内的洛堆峰海拔6010米,在登山领域是入门级山峰。10月16日,39名参加西藏登山大会的登山爱好者登顶洛堆峰。带领普通人在海

「每周一词」爬:我的学名叫“攀登”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小词人:叫我“爬”,就是想让我狼狈啦……最近三期的“每周一词”,分别说了三个和吵架有关的字,按照吵架的级别排列,依次为“杠”、“怼”、“撕”,今天我们来说这个“爬”字,算是为这个吵架系列收尾。年轻气盛爱动火,吵架也算

攀登,是我人生的常态

张梁登上雪山《张梁我在地球边缘》书影■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11月1日,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首场活动——《张梁 我在地球边缘》新书首发式在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举行。活动现场,该书主人公张梁用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登山画面、一句句扣人心弦的细节描述

攀登(现代诗)原创

你是一片云慢悠悠飘过蓝天向遥远游去你是春风把山川大地吹醒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绿树花红你是一场微微细雨湿润了土地让麦苗在田间伸腰滋润让小草快乐的丛生成群你是阳光普照大地把光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一年四季风花雪月霜寒雨露各自逍遥浪漫展示独有精采你啊是

攀登→滑落→攀登→滑落……这一步步太惊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海拔6000多米的雪域冰川 气候恶劣、地势险峻 近日,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 开展侦察渗透演练 一段“官兵攀登垂直冰壁”的视频 让网友直呼“惊险” ↓↓↓ 武装泅渡、牵引横越战士在雪域冰川开展侦察演练官兵们从海拔4500

网评:攀登!不止于珠峰

2022年5月4日,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成功登顶,科考队员在珠峰峰顶开展了多项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包括:在海拔超过8800米处架设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和人体极高海拔

诗人朗诵家隋源献礼七.一创作推出朗诵诗《攀登》

值此建党101周年之际,诗人、青年朗诵艺术家隋源继创作朗诵诗《建党百年颂》(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之后,又推出一首朗诵诗力作《攀登》,诗歌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文笔行云流水、妙笔生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攀登精神,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攀登,向着科学之巅

图①:科考队员在架设自动气象站。 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摄 图②:珠峰登山大本营。图③:科研人员在施放探空气球。 新华社记者 孙 非摄核心阅读今年5月,“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这是第二次

揭秘|攀登“地下珠峰”!中国石油人这样力克“卡脖子”难题

北京日报 | 记者 孙乐琪“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易经》中,就有我国古人发现油气燃烧的记载。而到了公元977年,北宋科学家沈括则在《梦溪笔谈》中将这种可以燃烧的黑水命名为“石油”。人们常把石油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中国高度攀登不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珠穆朗玛峰。 新华社记者 姜 帆摄羊易电站。 罗 梦摄北盘江大桥。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深秋时节,稻城亚丁景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色。 何海洋摄(人民视觉)夜幕中的广州塔。 伍铭志摄这是中国发展的真实写照——给世界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书法培训网海底捞折扣网紫金矿业股票今日晋城平顶山新闻头条网劳力士收藏家国学易经文化网瑞幸咖啡会员日家政保姆网UFO飞碟探索网阳江新闻网飞鸽自行车创维冰箱评测网王力宏歌迷网莫干山旅游攻略
攀登珠峰资讯网-世界十大户外攀岩品牌、户外攀岩头盔品牌排行榜、英国十大顶级户外品牌、进口十大攀岩装备品牌、世界顶级登山绳品牌、中国最好的攀岩绳品牌、攀岩鞋品牌排行、攀岩头盔使用方法、攀登自锁器、防坠落安全绳、电动绳索攀爬器、手动绳索升降器、攀岩绳索升降器。
攀登珠峰资讯网 wojiaju.cn ©2022-2028版权所有